【早安健康/蔡经谦报导】台湾疫情延烧,4/20本土确诊竟突破2000大关。民众除了更警戒地加强防疫措施外,不少民众也开始担心会因为密切接触确诊者而被居家隔离,造成工作、生活的不便。不过,居家隔离、居家检疫、自主健康管理、自我健康监测名称都好像,施行的规则又有细微的差别,4种健康管理方案到底差在哪里,早安健康一表让你看懂!
健康管理方式 | 居家隔离 | 居家检疫 | 自主健康管理 | 自我健康监测 |
对象 | 确诊者的密切接触者 | 所有入境对象 |
|
|
天数 | 10 | 10 | 14/7 | 14 |
原则 | 一人一室 | 一人一户 | 可外出购物但不能群聚、用餐 | 随时留意健康 |
注意要点 | 4症状紧急送医 | 身体不适尽速就医 | 减少不必要的聚会与活动 | |
罚则 | 有 | 有 | 有 | 无 |
TOCC提示 | 有 | 有 | 有 | 无 |
注:TOCC意即旅游史、职业史、接触史及群聚史。 你又胃食道逆流了吗? 名医曝常忽略的9大NG习惯,你中了几招!? 登入免费下载:胃食道逆流整理包 >
居家隔离:与确诊者密切接触就需隔离10天
只要和确诊者有「密切接触」,就会需要接受10天的居家隔离。不过,日前有民众质疑官员居家隔离、自我健康监测等风险追踪管理机制不同,指挥中心声明,只要接触者采检为阴性,则接触者的接触者可正常生活,并无双标。
指挥中心表示,接触者定义,为自个案发病前4日起至隔离前,具下列任一项接触情形:
- 在无适当防护下,曾於24小时内累计大於15分钟面对面之接触者。
- 提供照护、相处、接触病患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之医疗人员及同住者。
- 在无适当防护下,执行引发飞沫微粒的医疗处置。
只要符合上述定义,卫生主管机关将开立「居家隔离通知书」,则需要接受10天的居家隔离。以最後接触日为第0天,开始计算居家隔离至满10天(非以匡列日计算)。而解除隔离後(亦即第11天起),也需接续进行7天的自主健康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须符合「一人一室」标准,避免与同住者接触。不仅不要离开房间,也须尽量不和家人使用同套卫浴设备。
卫福部进一步指出,居家隔离时应观察自己是否出现发烧、流鼻水、咳嗽、喉咙痛、倦怠、肌肉酸痛、头痛、腹泻、嗅觉或味觉异常、呼吸急促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且若出现以下4点,应立即拨打119、1922或卫生局:
- 喘
- 呼吸困难
- 持续胸痛、胸闷
- 意识不清
- 皮肤或嘴唇或指甲床发青
此外,指挥中心也指出,居家隔离时将会有急诊专科医师、护理师提供24小时的紧急医疗谘询服务,且可透过「健康益友APP」进行远距看诊、开立处方,所需药物也可由药师调剂送药到府,或由亲友代领。
尽管指挥中心有相对应的配套措施,然而日前仍有2岁男童家人确诊、自身症状加剧时未能及时就医,最後确诊并发败血症过世的遗憾消息。指挥中心也因此於4/19深夜公布了最新指引,表示若需紧急就医,除了救护车与防疫计程车外,也可透过同住亲友接送、自行步行、开车、骑车等方式前往医院。
居家检疫对象目前仅限入境者,检疫10天、以一人一户为原则
除了居家隔离外,自疫情开始也常听到「居家检疫」又是什麽意思?目前居家检疫的适用对象,是「所有入境对象」,卫生主管机关将开立「旅客入境健康声明暨居家检疫通知书」,隔离10天。以抵台当天为第0天,依序往後计算。假设小明是1月1日入境,则将在1月11日结束居家检疫。
居家检疫的隔离条件将以「一人一户」为原则,亦即检疫地点(自宅或亲友住所)是有独立对外出入口,且未与非居家检疫对象生活范围相通之独立门牌地址。若透天厝与共用门牌建筑物符合上述规定,也符合「一人一户」规定。
然而,在实际执行层面上随着居住环境不同,界定标准恐相当复杂,民众可至「疾管署Q&A」自行查看各项特例,或拨打1922询问。
具体注意事项则与居家隔离相同,不可随意外出,如有相关症状,应立即连系相关单位,并进行远距看诊或就医治疗。
自主健康管理对象有哪些人?可外出,但不可群聚、用餐
在居家隔离、居家检疫者解除隔离後,即须接着进行7天的自主健康管理。计算方式将以隔离期满为第0天,依序往後计算。假设小明是1月1日隔离期满,将在1月8日结束自主健康管理。
需要自主健康管理的民众包括:
- 解除居家隔离、居家检疫者
- 加强自主健康管理期满者:包括专案申请缩短居家检疫者
- 通报个案经检验阴性者
- 台帛旅游泡泡专案返台者
- 经地方卫生主管认定有必要且开立自主健康管理通知书者
随着民众的身分类别不同,自主健康管理的所需天数也有所不同,进行天数分别为7天或14天。
7天:解除居家隔离、居家检疫者与加强自主健康管理期满者
14天:通报个案经检验阴性者、台帛旅游泡泡专案返台者与经地方卫生主管认定有必要且开立自主健康管理通知书者
相较居家隔离与居家检疫,自主健康管理对象不仅可以工作,也可以自由外出至超商、超市购物,等同无症状者已可以过正常的生活。不过,仍有注意事项须随时留意:
- 避免出入无法保持社交距离、或容易近距离接触不特定人士、无法落实佩戴口罩之公共场所。
- 禁止聚餐、聚会、公众集会等近距离或群聚型活动。
- 延後非急迫需求之医疗或检查。
- 每日早、晚量体温。
- 有发烧或咳嗽、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状、身体不适者应主动与当地卫生局联系或拨1922,依指示尽速就医。
- 就医後经医院安排采检,返家後於接获检验结果前,应留在住居所不可外出。
自我健康监测是什麽?与确诊者足迹重叠、收到细胞简讯却无症状,应加强注意自我健康状况
和必定进行,且有罚则的居家隔离、居家检疫及自主健康管理相比,「自我健康监测」亦即自己随时留意自己的健康状态。陈时中受访表示,只要有戴好口罩、做好社交距离,就不会列入密切接触者,可自行「自我健康监测」以达到照顾自我健康的功效。
台湾感染症医学会名誉理事长黄立民则曾受访表示,自我健康监测其实就是低强度的自我管理。由於新冠病毒传播链广,只能依靠民众自己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
为了降低传播风险并保护民众健康,卫福部建议民众可以留意以下事项:
- 避免出入具有人潮众多,无法保持社交距离或容易近距离接触不特定人士等特性之公共场所。
- 避免参加大型活动、外出用餐、聚餐及聚会。
- 外出应全程佩戴医用口罩。
- 口罩沾到口鼻分泌物时,应立即更换并内摺丢进垃圾桶。
- 常洗手,维持手部清洁。
- 不要触摸眼、口、鼻。
- 若出现发烧( ≥38˚C)、嗅/味觉异常、腹泻或有呼吸道症状,请立即就医,且避免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前往。
由於目前台湾疫情逐渐延烧,若民众察觉自身与确诊者足迹重叠,又或收到细胞简讯却无症状,或是因故常常外出走动,不妨多多留意吧。
参考资料:
- 本土确诊破1200例 一张图带你看清居隔及自我监测差异
- 为什麽进入医疗院所都要被询问TOCC呢?
- 指挥中心重申:为维持社会运作,风险追踪管理机制无双重标准
- 自3月7日零时起,确定病例之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天数缩短为10天
- COVID-19接触者注意事项-1110418修订
- 强化轻重症分流!居隔在家可送药到府、医吁必备2物即时监测健康
- 2岁童条款曝 紧急就医可步行开车
- 本署Q&A
- 居家隔离、检疫就医注意事项 (陈婉青医师,国语)
- 居隔居检明调整!匡列采检快筛为主
- 自主健康管理规定是什麽?与加强自主健康管理差在哪?搞错最高罚30万
- 何谓自主健康管理?
- 何谓加强自主健康管理?
- 部分接触者自我监测无罚则 专家:因已不可能滴水不漏
- 「时隔4小时解除」自我健康监测政策转弯?陈时中:时间差问题
- 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自我健康监测」注意
看了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 勤戴口罩还不够,抵抗新冠肺炎回家必做这门功课
- 出国玩的社会代价!一张表曝国家买单金额,医:後果超乎你想像